北京西五環改造電纜敷設工程
暫無圖片。
直徑200:80000米 直徑100:36000米
12月4日早8點左右,北京市西五環附近,17米深的地下電纜隧道內,30余名施工人員一字排開,抬著近300千克重的電纜,開始了當天海淀500千伏送電工程第9條電纜的敷設作業。
放纜車將電纜展開,施工人員把電纜送進電纜溝,隨后將其放在墻體支架上,用液壓器拿彎,開始蛇形敷設……從地面到地上,待到2014年6月,這條全長6.7千米的超高壓、大截面地下“電力動脈”完工后,北京西部地區電網結構將得到整體改善,保證電網供電的穩定可靠。
電纜工程納入城市規劃
“海淀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采用電纜送電的方式,可在提供可靠電力的同時,減少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生活的影響!闭劦诫娎|工程在電網建設中的應用,北京電力工程公司工程師張竟成講道。采用電纜送電,占地面積小,地下敷設不占用地面空間,不受路面建筑物影響,也不要求在路面架設桿塔和導線,保證了市容整齊美觀和沿線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具有較高的的社會效益。
根據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目標,為美化城市環境,服務城市發展,原則上五環內不再新建高壓架空線路,既有架空線路也將逐步實施入地改造。為此,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聯合北京市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編制了《北京市地下管網空間布局規劃》,以2030年遠景年電網負荷飽和水平為依據,結合變電站布點規劃,提前將電力管線納入到城市規劃,為電網發展預留地下通道資源。國網北京電力發展策劃部的劉昱表示,“結合道路建設一步實施到位,可以避免電纜送電工程中的道路重復開挖及重復投資!
同步建設、一步到位的規劃原則,有力推進了北京電力主隧道建設。自20世紀50年代末起至2010年底,北京中心城區電力主隧道已初步形成以沿二環、三環、四環三條環路,與“三經、六緯”及多條放射性電力隧道骨干組成的,具有網格加放射性分布規律的地下“電力動脈”網絡格局!笆濉逼陂g,北京中心城區新建主干網電力隧道780.796千米。
張竟成還講道,在供電可靠性上,電纜隧道就像一道天然保護屏障,它獨立、安全、可控的運行環境可以保障電力電纜設施本體安全,電纜不受外界影響,不會發生如雷擊、風害、覆冰、風箏和鳥害等造成的線路短路和接地等故障。同時,由于輸電線路敷設在地下,比較隱蔽,有利于國家保密。
電纜敷設中的技術應用
在電纜工程中,除去電纜隧道的建設,更為重要的便是電纜敷設施工。
電纜敷設施工中,截面較小、重量較輕的10千伏電纜,一般采用人力及電動牽引機進行電纜牽引。而110千伏及以上電纜截面大、重量沉,敷設時要采用電纜輸送機,并通過電纜滑車進行支撐。為此,國網北京電力自主研發了大截面電纜放線支架,將圓形電纜盤穩定支撐,使得大截面電纜在敷設時,不會發生側翻、磕碰地面等情況。
冬季施工對大截面電纜敷設也是一項挑戰。按照施工技術標準要求,只有溫度達到5攝氏度以上才能敷設電纜。當溫度過低,交聯聚乙烯電纜絕緣層因材料特性原因將變脆變硬,如不加熱,可能引發電纜絕緣層損壞。因此,電纜加熱裝備是必不可少的技術。國網北京電力通過多年施工積累的經驗,研制出電纜盤加熱棚。張竟成介紹說:“原來的方式是用苫布封蓋電纜盤,再進行環境加熱,F在我們使用整體制作、整體吊裝的一體式加熱房進行電纜加熱,這樣能實時監測溫度、有害氣體、內部著火情況。既提高了電纜加熱的升溫速度,也可有效保護電纜盤!
建設中的海淀500千伏電纜是我國迄今為止首個全自主施工的長距離最高電壓等級電纜。大口徑電纜輸送機、電纜拿彎壓力檢測工具、可拆卸式支撐架等3項工器具,以及電纜電動剎車裝置、新型電纜加熱房等都是在國內電纜工程中首次使用!斑@次敷設的研究與日后的實際應用,將填補北京地區500千伏電纜敷設施工方面的空白,許多新技術可推廣應用于110千伏及以上電纜敷設中!睆埦钩勺院赖卣f。